还记得吗,全国首单蓝碳拍卖,宁波市公共资源交易网(象山县分网)发布的《蓝碳拍卖公告》,已经在2月28日成功落锤定音。
据了解,首单蓝碳拍卖在浙江宁波象山县黄避岙乡产生,有超过20家的企业和机构参与竞价,并最终以106元/吨的单价、24.8万余元的总价被象山当地的一家通用设备制造业企业成功竞得。
要知道,这单蓝碳拍卖的起拍价在30元/吨,成交金额直接产生近2倍的溢价,足以看出市场对于“蓝碳交易”不仅是包容的,更是积极非常。相应的,碳交易体系将在首单“蓝碳交易”的落地后,得到进一步完善发展。
针对我国的首单“蓝碳拍卖”,有专家认为,这标志着海洋碳汇已经进入了市场化交易阶段,并有助于提升我国在环保方面的国际影响力。当然,他也同样提及,“蓝碳”市场的透明度、市场主体的技术创新力等将是今后完善“蓝碳市场”的重要方向。
顺着专家的分析,细究来看,则能发现,蓝碳市场是一片尚待完全开发的“宝地”。蓝碳,即海洋碳汇。从地理优势来看,我国海岸带生态系统较为丰富,海洋碳汇的可利用空间远超森林、草地、耕地的碳汇空间。其次,海洋碳汇的储碳量相比于陆地碳汇更大,储存的时间也更长,同等条件下来看,海洋碳汇的推进优势较为明显。
除了施行首单“蓝碳拍卖”的宁波象山,其实蓝碳早已被各个地方“盯上了”,而积极付诸实践的也有不少。
比如,山东威海倚靠自身优渥的“碳库”环境,已在全国范围内率先出台了《蓝碳经济发展行动方案》,拟通过打造海洋碳汇研究、供给体系、生态经济三大体系,搭建起海洋碳汇发展的基础架构。更早些,有中国大唐等国企参股的海南国际碳排放交易中心有限公司成立,更着重于突出“蓝碳”交易,推进地方蓝碳方法学成为国际公认标准,并促使其纳入国际海洋治理体系。
最近还有评论表示,我国首单蓝碳拍卖的成功落地,标志着海洋碳汇已进入市场化阶段;在此前天津市两会上,有代表提交了一份提案,也建议地方打造以蓝碳为核心、海洋生态与资源开发相协调的蓝碳经济发展体系。
目前,业内正在翘首以盼CCER市场的重启,生态环境部相关负责人也表示,中国下一步还要不断完善全国碳市场,同时争取尽早重启国家CCER市场。受此积极影响,业内对于蓝碳的需求更盛。待市场盘旋升温达到“沸点”,蓝碳经济便将顺势而起,成为下一个发展的蓝海。